2011年5月25日 星期三

做學問5:最低工資被扭曲了? (續 1)


上次簡單談及最低工資的背景,並說出傳統市場經濟學中以失業來抨搫最低工資立法。總結一下上篇筆者的一些論點,最低工資在這個經濟模型是會導致失業上升,但筆者認為這些論據都是根據完全訊息流通下才能成立,當然,世界訊息萬變,單單以不能被否定的理論來支持有點兒武斷。但經濟是以單化世界,但過份簡化是否就能橫行解釋世事?所以筆者是根據香港的情況作一些評論,並認為《最低工資條例》在香港不會嚴重打擊就業市場。

1. 歧視最低工人?
除了失業外,大部人認為最低工資最大的破壞力是會導致歧視問題瀕生,社會從而分化。舉一個簡單的例子,一份保安員的工作由5000元升至8000元,在這龐大的升幅下自然提升至吸引力,令不少年青人,中學歷,什至高學歷人士加入行業,老闆自然會選擇年青力壯的代替普遍招騁年老的保安員行業。新人上場等於解舊人,這批舊人主要為年長一輩和3低人仕,他們可能會被看作社會的寄生虫,索取綜緩也會加劇歧視問題。

整個流程好像好合理,但筆者提出1個疑問;第一,最低工資是保障最低下階層所需要的最基本開支,即是最低人工的一群勞動力,最低工資立法後,筆者認為那群受惠者都是香港社會中人工最低下的,那誰人會競争那最低的工資?簡單都說,最低工資立法不會導致在受惠行業中發生新人迫走舊人,而現今發生這種情況筆者認為是因為政府教育政策的失敗,社會和商業價值觀的問題。

但最低工資會否惡化種族歧視問題也是另一重要議題。美國在實施最低工資政策,當中最著名的一段歷史,當是1933年羅斯福的《全國復興工業法》設定了最低工資,到1934年有關法例被裁違憲之前,大概已經使到50萬黑人失業。而在1938年《公平勞工標準法》所引入的最低工資法一直沿用至今,影響所及,1995年時1619的美國黑人男性有37%失業,因他們技能較低而又不可以以低工資競爭職位,而那一年美國的整體失業率只是5.6%

種族歧視在任何地方都有很長久的歷史,種族優埝感是種族歧視的主要成因,所以我們不應把責任推到最低工資,已是教育水平或是國家文明程度。香港是公平原則的追隨者,但歧視問題卻加於最低工資立法,這是把最低工資扭曲了。

2. 通脹惡化
最低工資引致人工上漲,令通脹問題加劇。但工資和通脹是2個互相影響的變量,工資上升會導致通脹,但通脹亦會引起工資上升以填補購買力。筆者認為通脹和工資調整是一個“Loop“。普遍市民都認為工資在通脹時期需要上調,但統計署報告中,過去十年間,最低收入的110勞工階層的工資是沒有調整。過去十年間,低收入勞動人口的工資並沒有改變,但通脹卻在把他們的實際工資往下推。

另外,在上一篇也曾說過租金才是商鋪成本上升的主要問題,亦是簡單說明租金才是通脹的壓力來源。地產霸權在香港已是一個傳統了,內地和歐美的熱錢更把香港地產推上顛峰;再加上人民幣不斷升值,筆者認為最低工資不是通脹的主要成因,亦不會嚴重加劇通脹問題,而最低工資只是給一群多年來被欺壓一點補償吧。

但是,有個問題是筆者認為最低工資實施後在香港有機會種下的禍根,就是拖慢經濟復蘇的進度。工資欠缺彈性必然使勞工市場也降低競爭力,工人不能以低薪投入市場,市場不能吸納過多的勞工,人工成本不能調整,經濟會比平常復蘇得慢,最明顯的例子便是2008年金融海潚中,美國和歐州復蘇明顯比中國和香港慢,這是考驗政府政策的時候。



在這麼多的壞處下,最低工資法例在多國強勢推行多年,必定有它可愛之處。

1. 優化企業
在經濟效益下,最低工資迫使企業推行新改革,從而保持盈利。例如一間茶餐廳在最低工資實施後成本上脹,如果維持原本的人力資源很有可能造成虧損,所以茶餐廳需要精簡人手,但假設作為一個有良心的企業,只會減少工作時數作為手段。在人力資源減少下而茶餐廳需要維持原本的生產力,就一定要優化企業。例如簡短工作程序,優化資產等,最重要是優化人力資源。

在企業優化後,員工工作時減少但薪金卻能維持,員工生產力就能維持高效率。大小集團經過汰弱留強的過程後,香港可以提高生產力,淘汰一些比較差的企業,這符合經濟效益吧。

2. 提倡企業責任
經濟學從來不涉及道德問題,所以佛利民等經濟學家能打正旗號支持吸毒等放縱自由政策,所以企業良心也不被他們重視。因為他們不能量化道德等東西,所以就避重就輕地創造一個簡單的經濟世界,我也認為簡化世界是經濟的重要基礎,但道德是中國文明的根本,亦是被現代人所忽視的。

都不避重就輕的情況下,筆者認為提倡企業責任絕對能對一個國家的經濟帶來正面的影響。就正如戰後日本經濟起飛,大部份歸功於日本人的企業文化,終身騁用制等鼓勵生產都是值得借鏡。但香港有別於當時的日本,香港欠缺團結。

3. 加強工會影響力
經過長期的討論,最低工資法在香港終能上台,工會可以說是小勝。工會的坐大在經濟角度一定是魔鬼,但筆者也是賣勞力的人,商家絕不能成為霸權。

4. 告一段落
最低工資立法在議事堂討論了很多年了,浪費了不少人力物力。勞動階層始終佔大部份,抗争下去雙方面也吃不了甜頭,討好大部份也合理吧。

2011年5月8日 星期日

做學問3:最低工資被扭曲了?


明天要考試,考那些不知所謂的東西,懂了,A了,就能富了?讀書往往不是學生們的興趣,不過興趣本來就不是我們能擁有,做學問就是我的興趣吧,但餓死怎麼算?找份28元的工作吧!最低工資在前幾天實行了,社會意見不同,有利有幣。歸納2種聲音,普遍僱員都贊成而僱主都是反對。

最低工資立法後,大部份低下階層工作者都能加薪,例如某快餐連鎖店就要提升時薪35元左右。另外保安員也是受惠人仕,一位母親友人當保安員由6000元升至8500元月薪,其他例子多不升數,最低工資主要是保障市民生活水平,以維持社會穩定。

另一反對派就以增加失業為主要理由抨擊最低工資,以那2條傳統的供求線推論觀點。但是經濟效不是這樣看的,我們要更全面去看這法例,最重要是我們需要討論最低工資適不適合香港,而不最低工資不是好法例,我們是要從香港出發,全民退休保障在美國行得通,在香港郤重重困難;四川人喜歡食麻辣,泰國人喜歡食酸辣,香港人百搭 。實施最低工資在很多國家已經實行,澳州更有過百年的歴史,香港作為多元化社會,最低工資這些小變化並不是想像中大,最低工資在香港也很有機會是一項有利的政策。但我們應該多方面思考問題,而政府政策沒有可能大全大美,所以我想說明最低工資的利幣從而取捨。

首先,最大的幣就是失業的問題,傳統經濟說以市場失敗(Market failure) 去推演最低工資洐生的失業問題,這是中學經濟所學的,就是當最低工資訂立於均衡點之上,引致供應大於需求,導致失業。但那失敗明顯地含楜,什麼均衡點之上?在這個訊息不完全的社會下,單單以晝出來的圖來抨擊實施已久的制度,那些國家經濟部豈不白出工資。



我不是說最低工資上升失業這個經濟理論是錯,但大部分經水濟邏輯都是建基於資訊完全的假設下,即是所以有價值的訊息都是免費並且完全地流通,跟據這個大前提下,最低工資完完全全使失業上升,但事實訊息是不穏定的,也會導致誤差。所以肯定失業上升的學者必有先知能力;而我身為最低工資的中性支持者,大膽認為最低工資不會對香港失業情況做成嚴重衝擊。

原因有三,第一,最低工資受惠者為基層勞工,粗略估計為30萬名,平均升幅約為1020﹪,在香港二百多萬的勞動人口,平圴入息中位數為11000元,筆者估計最低工資實施後不會影響這個數字,在平均工資沒有太大的上升下,不見得商家會成本大幅上升,失業問題何來?筆者愚見只覺得最低工資被人誇大其影響。

第二,大部份人跟著就提出小型企業以人力資源為最大成本,小型企業才是失業間題的根源,例如那個連鎖網吧集團精簡人手和把某些分店結業,業界亦料三分一網將會結業,但指細分識結業的真正原因是鋪租過高,而小型企業最大成本根本不是人工,而是日漸水脹船高的租金;其他小型企業如茶餐廳也是付高昂租金的死仕,最低工資只是導火線,租金過高才是經營困難的主因。最低工資可憐地成為箭粑,地產霸權郤繼續掌管香港的經濟和政冶,香港政府!?

第三,最低工資受惠者是低下勞工階層,上升的工資最終也會投放回消費市場上,從而激刺經濟,增加就業。這是一個 circular flow,最終對香港經濟做成的效用是不穏定,但失業問題不會加劇到一個對經濟不利的情況。但最緊要是企業不要在一個訊息缺乏的情況大規模裁員,保持香港市民消費能力,香港才能走出哀退。

失業是抨擊最低工低工資的主要理據,但在變幻莫測的社會下,我們需要更全面的思考。另外,最低工資還有一些可能的幣處,筆者會在下一章討論,並提出一些最低工資被遺忘的利處和對政府的一些忠告。